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制造業生態系統和產業布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正在深度調整,制造業企業如何創新發展,融入新發展格局?兩會召開之際,全國人大代表、萬豐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愛蓮接受了《浙商》雜志簡單采訪。陳愛蓮認為,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等的高速發展推廣,尤其給了傳統制造業巨大的壓力和動力。面對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企業只有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顯著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才能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創造高質量發展的偉大公司。
此次兩會,陳愛蓮帶來1分議案和7份建議。圍繞我國航空運動發展,陳愛蓮從加快航空運動產業化發展、調整空域分類等方面,提了兩份建議。陳愛蓮的建議也同樣關注到構建全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完善法律體系保障家庭暴 力受害者權益、完善慈善組織治理和監督機制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內容。
《浙商》:未來我國的經濟發展環境仍將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格局,我國的經濟發展之路或將更加注重提“質”而非單純的加“量”。結合您所在產業有何體會?
陳愛蓮:“十四五”時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特殊期,具體到我們的先進制造業,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制造業生態系統和產業布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正在深度調整。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等的高速發展推廣,尤其給了傳統制造業巨大的壓力和動力。面對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企業只有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顯著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才能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創造高質量發展的偉大公司。
如何提“質”?我認為關鍵始終在創新。近年來,萬豐一方面在傳統優勢產業汽車部件領域不斷完善全球研發體系,以“輕量化”為主線,加快向智能制造轉型,全面提升制造能力,不斷突破高端技術,研制高端產品;另一方面加快培育新產業(300832)、創造新動能,進軍戰略性新興產業通用航空和高端裝備并迅速實現技術和市場的領跑。萬豐目前已掌握鎂合金大型薄壁壓鑄、液汽混合點冷、鑄造輕量化、復合材料機身設計、鑄造及焊接機器人自主設計、通用飛機整機自主設計等10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我們還在內部不斷完善“技術突破專項基金”獎勵方案,加強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在行業內牽頭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力爭在參與全球產業分工、爭奪全球產業鏈最上游的角力中走在前列。
《浙商》:您對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有何建議?請您結合個人實踐,和我們的讀者談談體會。
陳愛蓮:在我看來,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面下功夫,要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需要與強大的國產供應鏈雙管齊下、協同發展。
在供給側,以高端市場需求為重點,以數字化創新為抓手,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新信息技術為賦能,以行業龍頭企業為引領,著力突破發展一批優勢和高端制造產業,著力提升產業智能化水平,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方面的積極作用,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搶占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
在需求側,要持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發展進程,充分挖掘國內規模市場需求優勢,同時深度參與全球化,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大力推進國際化,通過產品多元化促進市場多元化,從被市場需求所驅動轉向多措并舉引領市場需求,最終助力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共進的全方位發展格局。
以萬豐的鎂合金產業為例,我們與一汽、東風、長安等央企“國家隊”形成了“T3+1”的合作創新機制,與特斯拉、蔚來、小鵬、恒大、理想等造車新勢力達成新品設計開發合作,實現從零部件制造向解決方案供應的轉型,從產業鏈上推動輕量化鎂合金在國內汽車市場的應用,進而拉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對輕量化材料和相關部件的廣闊需求,并延展到高鐵、航空航天領域,形成產業與市場的良性循環。
《浙商》:您在本次兩會議案(建議)里提到的,未來十五年,我國低空空域的開放,將推動通航產業的爆發性增長,催生萬億產值新興產業。繼汽車產業之后,通航產業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又一重要引擎。那么通航產業要如何全面促進消費呢?
陳愛蓮: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據,2018年,美國共有通用航空器21萬多架,美國通用航空經濟產出達到2470億美元,通航產業共提供工作崗位120萬個,服務于通用航空的起降設施超過19000個。而同期的中國只有幾千架通用飛機、幾百個通用機場,絕對數量存在著驚人的差距。
差距這么大,意味著我們擁有極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近年來,中國通用航空市場的發展速度領先全球,在全球通用飛機交付量下降的大背景下,中國市場異軍突起。2014-2019 年,我國通用飛機保有量年均增長率達14.2%。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擁有的21萬多架通用飛機中超過80%是用于消費類用途。
通用航空業具有龐大的產業鏈,投資拉動效應一般為1:10,就業帶動比為1:12。未來幾年,飛機制造、運營、保障、人員培訓等諸多環節構成的通用航空產業整體經濟規??捎^。一周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我認為,在建設“交通強國”“航空強國”,形成立體交通網的進程中,既需要“打通主動脈”,又需要“暢通微循環”,通用航空在“暢通微循環”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獨特優勢??梢韵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通用航空的消費需求也必然會快速上升,特別是在低空空域逐步放開后,無人機、通航旅游、私人飛行等業務的需求將出現明顯的增量。假以時日,如果中國的通航飛機人均保有量達到美國的水平,一個萬億級的全新市場就將在我們面前打開。